一、操作前準備
1、物料核驗
核對來料的品名、批號及體積,確認與生產指令一致。
2、設備檢查
檢查各效加熱器、蒸發器是否清潔干凈,儀表顯示是否正常。
確認所有閥門(進料閥、蒸汽閥、真空閥等)處于正確啟閉狀態。
3、系統狀態確認
檢查清場合格證有效期,懸掛生產狀態標識牌。
二、啟動與運行
1、建立真空系統
開啟真空泵,依次打開真空管道總閥及各效分閥,維持系統負壓。
2、進料與初始加熱
開啟進料閥向蒸發器注入料液,當液位達視鏡高度約1/3時關閉進料閥。
打開蒸汽排污閥排出冷凝水后關閉,緩慢開啟蒸汽閥,初始壓力控制在0.1–0.15MPa,穩定后調整為≤0.1MPa。
3、液位與溫度控制
維持各效液位在視鏡的2/3高度:
連續進料時,調節進料閥開度保持液位穩定;
間歇進料時,手動補液至標準液位。
監控各效溫度、壓力及真空度,防止物料焦化或跑料。
4、關鍵操作點
每運行2小時排放一次不凝氣:
一效加熱器直接排空;
二、三效不凝氣經平衡罐由真空泵抽走。
定期排放冷凝水(二、三效每小時一次):
關閉連通管排水閥→打開真空三通旋塞泄真空→排凈凝液。
三、濃縮與收膏
1、料液轉移
當料液達到目標濃度后,利用真空將二效、三效料液抽入一效進一步濃縮。
2、終點判斷
通過比重檢測(通常濃縮至1.25–1.4)或體積減少量確認終點。
3、出料操作
從一效加熱器底部出料管放出成品膏體。
四、停機與清場
1、有序停機
關閉蒸汽閥門→停真空泵→關閉真空總閥→打開通大氣閥破除真空。
2、殘液處理
排凈各效殘留冷凝水及濃縮殘液。
3、清潔維護
徹底清洗蒸發器、加熱器及管道,執行清場SOP并記錄。